文祿之戰 (1/2)秀吉出兵朝鮮(第1部)

文祿角色

文祿角色

文章類別
案件檔案
事件名稱
文祿之戰(1592-1593)
地方
佐賀縣
相關城堡、寺廟、神社
名古屋城

名古屋城

熊本城

熊本城

相關人員

1590年,豐臣秀吉繼承織田信長的王位,在小田原徵伐中消滅了北條氏,實現了國家的統一。接下來是海外!他的目標是征服中國(當時的明朝),並出兵朝鮮(李朝朝鮮)作為立足點。這就是從天正20年(1592年)到文祿2年(1593年)、慶長2年(1597年)到次年3年(1598年)的“文祿之驛”,一直持續到秀吉去世為止。「慶長之戰」。出兵北韓通常被稱為“文祿慶長之戰”,但這次我們將解釋“文祿之戰”的前半部分,包括為何秀吉策劃海外侵略戰爭。會很容易解釋它。

文祿的角色是什麼?為什麼名字一直在變?

「文祿之站」是1592年至1593年成為封建領主的豐臣秀吉進攻李朝朝鮮(現在的朝鮮和韓國)的一場國際戰爭。三個國家都捲入其中,派兵前往明屬國朝鮮進攻明朝。為此,由於與其他國家,特別是韓國的政治關係,戰爭名稱多次更改。

最近才被稱為“文祿慶長戰爭”。戰爭時,被稱為“唐裡”和“朝鮮陣營”,後來改為“文祿慶長戰爭”。“朝鮮征服”。1910年朝鮮被吞併後,這個名稱被更改以符合時代的名稱。戰後,它被稱為“韓國派遣”,教科書上也是這樣寫的,特別是在昭和時期,所以這個名字一直保留到今天。由於隨後日韓關係的變化,「文祿/慶長之站」這個術語現已形成,與年號相對應。在朝鮮方面,它被稱為“臨津丁魚戰爭亂”,在中國方面,它被稱為“萬裡朝鮮藥”。

為什麼會出現文祿時代和慶長時代?

首先,豐臣秀吉為何要發動「文祿慶長之戰」來攻擊明朝呢?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提出了幾種理論。

①織田信長意志繼承說
根據耶穌會文件,秀吉的主人織田信長已經在考慮征服中國。據說他繼承了這份遺囑。
②秀吉的名譽欲、榮譽欲、野心
這是否意味著,統一日本之後,下一步就是征服海外國家,這是連主人都無法完成的事?從他寄往朝鮮的信中可以看出他對榮譽的強烈渴望,信中寫道:“只向三國透露你的好名聲。”
③削弱大名的權力,同時滿足他們的名譽慾望。
其目的是透過讓諸侯承擔出兵朝鮮的經濟負擔,削弱諸侯的權力,滿足他們的名譽慾望,從而穩定豐臣家族在國內的統治。
④為了擴張領土
其理論是,豐臣家族希望透過擴大領土並將土地賞賜軍閥來確保自己的統治。還有一種說法是秀吉認為朝鮮半島是他的領土。
⑤恢復與明朝的平衡貿易
當時,日本與明朝之間沒有外交關係,也沒有貿易往來。為此,秀吉想到了討伐明朝並與他進行貿易,並請求韓國與明朝斡旋,但遭到韓國的拒絕。據說,這才導致出兵。
⑥對歐洲列強進軍的反應
這是近年來出現的新理論。隨著基督教的傳播,與葡萄牙和荷蘭的貿易開始,歐洲列強逐漸向日本擴張。在某些情況下,耶穌會會接受基督教封建領主的土地捐贈,秀吉對他們持謹慎態度,擔心他們會殖民日本。特別是有一種說法認為,西班牙正計劃鎮壓明朝和朝鮮,並迫使日本入侵,而察覺到這一點的秀吉首先試圖進攻明朝。

除此之外,還提出了各種其他理論,包括蒙古入侵是為了報復他的繼任者鶴松,以緩解他對他的死的憤怒。個人認為,秀吉決定進攻明朝是出於多種複雜因素的考慮,但真相仍不得而知。

文祿之站 ① 建造名古屋城,作為明軍入侵的基地

現在讓我們最後解釋一下文祿的角色。秀吉向李朝朝鮮請求合作,作為進攻明朝的墊腳石。這是因為當時的日本船隻主要走陸路,所以必須從九州經朝鮮進入明朝。豐臣秀吉命令朝鮮投降並徵伐明朝。至此,秀吉徹底看不起朝鮮,並抗議朝鮮被視為附庸國。最後無法達成妥協,秀吉決定先於明朝進攻北韓。

然後,1591 年 1 月,秀吉開始為明朝入侵做準備。他們造了一艘船,籌集了資金,並在八月向諸侯宣布,將在第二年春天舉行這項活動。作為遠徵的根據地,肥前國的松浦軍在名古屋(佐賀縣唐津市)建造了名古屋城。名古屋城是一座平坦的山城,面積約17萬平方米,是僅次於大阪城的第二大城堡。據說,周圍聚集了約20萬人,還有130多座各路領主的神龕。此外,12月,秀吉將關白之位交給養子豐臣秀次作為繼任者,集中力量攻擊明朝。

文祿的角色② 幾乎所有演員都去韓國

許多重要成員,例如五位長老和五位縣令都參與文祿的角色。總司令是最早支持明朝入侵的五老之一的宇喜田英家。從全國各地集結兵士,共有25萬至30萬人決定參加明朝的攻勢。其中,約有10萬人駐紮在名古屋城,7萬人為預備役,據說實際前往韓國的有15萬人至20萬人。進攻朝鮮的日軍分為九個部隊。主要軍事指揮官如下。

第一集團軍(韓國幕府軍,第1至第6師團)
小西幸長(先鋒)、有馬晴信、加藤清正、黑田長正、島津義博、福島正德、長總我部元近、小早川高影、森輝元、立花宗茂等
第2集團軍(朝鮮首都表軍第7至第9師團)
浮田英家(大將)、石田三成(總縣令)、增田永守、大谷義嗣、豐臣秀勝、織田秀信
日本海軍
久喜義隆、藤堂高虎、脅坂泰晴等

順便說一下,五老中,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勝作為「預備役」參加,並沒有出兵朝鮮。

文祿戰爭③日軍前期佔上風,首都漢城淪陷。

1592年4月12日,出兵北韓進攻明朝終於開始了。從釜山登陸的日軍向北韓方面發出了一封信,彷彿是最後通牒,再次呼籲他們配合征服明朝。然而,由於他們被忽視,他們進攻並征服了釜山鎮。立即向北移動並摧毀每座城堡。各組的路線各不相同,但都朝著軍都漢城(首爾)方向前進。儘管遭到北韓軍隊的抵抗,他們還是在5月2日佔領了漢城。大約半個月的時間,很快就完成了。此後,小西行長等率領的第1師團佔領了開城。

同時,在朝鮮方面,朝鮮王朝第14代國王宣祖放棄漢城北遷。他將朝廷遷往平壤,並向明朝請求增援。

此後,日軍在朝鮮半島各地與朝鮮軍隊作戰,實施「八省分國」政策,將軍隊分為半島上的八個地區,分別控制各個地區。 6月15日,第1師成功攻佔平壤。就這樣登陸的日軍繼續順利推進,但另一方面,日本海軍卻苦於韓國軍事司令李舜臣率領的韓國海軍。

文祿之戰 ④ 李舜臣的活動與明軍的增援

李舜臣於明律二十四年(1545年)出生於漢陽,32歲時透過武舉,報效國家。文祿戰爭期間,他作為全羅左道海軍的色團士領導海軍。 5月7日,李舜臣在釜山以西襲擊了藤堂高虎等人所率領的車隊。他乘坐一艘頂有木板的龜甲船,用火箭不斷燒毀日本船隻。並在遭到反擊之前立即撤退。這場戰鬥被稱為玉浦之戰,是北韓的第一次勝利。

關於文祿之戰的文章還在繼續。

相關人員
栗本直子
作家(作家)我是前旅遊業雜誌記者。我從小就喜歡歷史,無論是日本歷史還是世界史。我通常很喜歡參觀寺廟和神社,特別是神社,經常以歷史人物為主題進行「聖地參拜」。我最喜歡的武將是石田三成,我最喜歡的城堡是熊本城,我最喜歡的城堡遺址是萩城。當我看到戰鬥城堡的廢墟和城堡廢墟的石牆時,我的心在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