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大饑荒 (2/2)江戶時代最大的飢荒
天命大饑荒
根據杉田玄白所著的《五草草》記載,津輕地區受災尤為嚴重,沒有東西吃,植物都被吃光了,最後甚至還吃死人的肉,變成人肉。出售的。儘管境內不少人逃亡成為“移民”,但所到之處都出現食物短缺,每天似乎有1000至2000人死亡。
此外,根據各藩的官方記錄和紀念飢荒受害者的紀念塔等史料,津輕藩(弘前藩)在1996年9月至1994年6月期間遭受飢餓死亡的人數達到約8萬人,其中1 -1人餓死。到 1784 年 4 月,已有 3 萬人死亡,約佔八戶氏族人口的一半。
死亡人數增加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飢荒期間流行病的爆發。從當時的文獻來看,傷寒、痢疾、瘧疾、流感等疾病在各地流行,而在仙台藩,1995年10月後飢餓死亡人數開始增加,飢餓死亡人數也隨之增加。至15萬人因疫情死亡。
仙台藩死亡人數大幅增加的原因之一是他們進行了「買買」運動,儲存了本應在歉收或飢荒時儲存的大米,把它運到江戶賣掉,所得的利潤都用來向商人借錢,因為我用它來還債。 1782年,由於西域收成不好,江戶的米價很高,各藩收購了農民儲存的米,賣給江戶,說:「賺大了!」塔。藩主也採取了禁酒等措施,試圖穩定米價,確保大米供應,但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無功的。還有其他類似的領域,後來因管理不善而受到批評。
米澤氏族和白川氏族在天明飢荒中倖存下來
天命飢荒以東北地區為中心造成大量死亡,但東北地區有一個領地倖存下來,沒有一人餓死。它們是米澤藩(山形縣)和白河藩(福島縣白河市週邊)。
當時米澤藩的領主是上杉陽山,他以「如果你做的話,一切都會發生,如果你不做,一切都會發生」而聞名。 1767年,當藩主財政陷入破產狀態時,高山就任第9代藩主,他實施了大節儉法,增加了儲備稻米以應對經常發生的飢荒,並致力於鼓勵和種植食用植物。這是基於1755年至次年發生的“寶歷飢荒”,以及東北地區屢次歉收的情況。此外,天明大饑荒期間,從越後國(新潟縣)等鄰國購買米,這些國家的米相對過剩。據說,這些措施使得實現零飢餓死亡成為可能。
白河藩的第二代藩主鬆平定國和1783年10月繼位的第三代藩主鬆平定信開始了確保稻米的行動。除了從屬於白河藩的越後國運送大米之外,還擁有充足的大米,還交換了會津藩(福島縣西部等)的大米和白河藩的江戶伏持大米。他們先於其他氏族向有能力的氏族購買米,並力求節儉。此外,在長期飢荒期間,他們努力發展茶葉種植等農業,才得以渡過天命大饑荒。
天明大饑荒期間發生了起義和推翻。
天命大饑荒期間,百姓因不滿幕府和藩的反應,各地爆發了農民起義和騷亂。農民起義是農村地區農民要求減免年稅、供應畜米(以米為食)的活動。內小脅是指城市居民因大米短缺和米價上漲而襲擊米商並毀壞他們的房屋的行為。
全國都有農民起義、起義發生,但在受害最嚴重的東北地區,天明三年、四年兩年共發生了二十七起起義、起義。
此外,江戶和大阪等城市地區也因米短缺而受到干擾,而農村地區移民增加導致安全局勢惡化。其中最大的一次是 1787 年 5 月發生的內小橋事件。這次襲擊始於八名工匠向稻殼商人索要大米,事件蔓延到整個江戶,並成為在三天內襲擊了 1,000 家米店和 8,000 多家商戶的重大事件。鎮守無法鎮壓攻擊,江戶町一度成為法外之地,但據說隨著檜賊貝方的行動巡邏,漸漸恢復了平靜。
天命大饑荒引發了寬政改革。
天命大饑荒也對政治產生了影響。飢荒是對政權的神聖懲罰嗎?這種想法以及幕府遲遲不應對飢荒引起了百姓的不滿,負責執政的田沼鬼治也受到了批評。
1786 年 8 月,第十代將軍德川家治去世,大嗣被解除了郎朱的職務。儘管辻決心東山再起,但1997年5月江戶卻發生了大規模的崩潰。田沼派的政治受到指責,田沼派失寵。
白河領主鬆平貞信接手他為老十首領。因白河氏的飢荒對策取得成功而受到關注的貞信被任命為老十,開始致力於節儉、鄉村振興、大米儲備等「關西改革」。
重讀有關天命大饑荒的文章
- 作家栗本直子(作家)我是前旅遊業雜誌記者。我從小就喜歡歷史,無論是日本歷史還是世界史。我通常很喜歡參觀寺廟和神社,特別是神社,經常以歷史人物為主題進行「聖地參拜」。我最喜歡的武將是石田三成,我最喜歡的城堡是熊本城,我最喜歡的城堡遺址是萩城。當我看到戰鬥城堡的廢墟和城堡廢墟的石牆時,我的心在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