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峰大饑荒 (1/2)大饑荒影響了200萬人

大饑荒

大饑荒

文章類別
案件檔案
事件名稱
巨峰大饑荒 (1732)
地方
日本西部各地
相關城堡、寺廟、神社
江戶城

江戶城

江戶時代,由於收成不佳,經常發生飢荒。其中三大饑荒被稱為「巨峰大饑荒」、「天命大饑荒」、「天保大饑荒」。第一個是1732年主要發生在日本西部的巨峰大饑荒,當時約有200萬人挨餓。這次,我們將以簡單易懂的方式來解釋巨峰大饑荒的原因以及江戶幕府所採取的措施。

什麼是巨峰大饑荒?

巨峰大饑荒是發生在巨峰十七年(1732年)、巨峰時代後半期(1716-1736年)的一場大饑荒。當時的將軍是德川吉宗,第八代將軍。吉宗時代,幕府財政持續赤字,白石荒井的「正義的統治”,流通中的貨幣量減少,導致通貨緊縮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吉宗說:巨峰改革”並將致力於包括財政重建在內的各項經濟和社會政策。

吉宗是一位對大米非常講究的將軍,被稱為「大米將軍」。為了重建國家財政,吉宗在江戶日本橋(東京都中央區日本橋)豎立牌子,透過通報系統號召商家進行新領域的開發。

此外,年稅徵收方式也從按年收穫量計算的「查驗法」改為以平均收成計算年稅額繳納的「定額免徵法」。 。但在收成不好的情況下,我們就廢除了給農民帶來負擔的定額免檢法,採取了「免檢法」。此外,1728年,年稅率從“4公6分”提高到“5公5分”,目的是增加每年的稅收收入。

此外,吉宗在「城舞制度」下,也讓大名以每1萬石100石的比例捐獻米。相反,我們將三金科塔在江戶的停留時間從一年縮短到半年。透過這些措施,米的供應充足,幕府的財政狀況得到改善。

然而,由於米產量增加導致供應過剩,以及金銀產量減少導致貨幣短缺,導致通貨緊縮,米價持續下跌。另一方面,由於生活必需品需求增長主要集中在城市,除大米以外的其他物品價格變化不大,出現“米價低、物價高”的局面,似乎物價相對上漲了。

為此,吉宗打算提高米價。 1725年,江戶商人被允許在大阪建立米市,並試圖讓他們控制米價,但遭到大阪商人的反對。最終,1730年,吉宗無奈,只得正式承認大阪堂島米市場(大阪府大阪市北區),允許商人自由貿易。

吉宗也試圖透過「延米」(各藩儲備米以應對歉收)和「幕賣」(幕府購買米並儲存)等措施來調整米價。這項政策取得了成功,米價的跌幅在1731年觸底。米價看似平靜下來,但1732年卻發生了巨峰大饑荒。

巨峰大饑荒的原因 ① 惡劣天氣

巨峰大饑荒的原因之一是從1731年底開始持續的惡劣天氣。長時間的降雨主要集中在日本西部,1732年春季雨水較多,即使接近夏季,氣溫也沒有上升。據當時的資料顯示,雨季期間持續大雨,導致九州、中國、四國地區發生洪水。這種寒冷的損害導致水稻生長不良,從而引發了飢荒。

巨峰大饑荒的原因 ② 飛蝨造成的蝗災

巨峰大饑荒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水稻害蟲飛蝨的大規模爆發。飛蝨是一種體長約5毫米的小昆蟲,但它們將稻草上的尖頭刺入稻稈等中,吸走水分和養分,導致稻草枯萎。

這些飛蝨透過雨季的西南季風從中國和其他國家帶到日本,造成大量飛蝨,對水稻作物造成極大損害。首先,喜歡吃稻苗的褐飛蝨(夏飛蝨)於七月抵達。隨後,災害從九州北部蔓延至四國、中國和近畿地區。

8月下旬,褐飛蝨(秋飛蝨)取代白腿飛蝨,頑固性秋飛蝨大量出現,在日本西部造成較大危害。

農民並沒有袖手旁觀,任由飛蝨接手。然而,在江戶時代,對付蝗蟲的主要對策是依靠神佛的祈禱和咒語。各地都會舉辦「Mushi Okuri」節,村民手持火把,手持稻草,在稻田裡遊行。顯然有一種方法是把鯨油倒在稻田水面上,用棍子敲打稻株來震落飛蝨,但沒能及時消滅飛蝨。結果,水稻枯死,缺米,發生了大饑荒。

大饑荒的受害情況

巨峰大饑荒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根據《蟲月大夫流書》記載,從1732年到隔年,有關蟲害和飢荒的官方文獻集,巨峰大饑荒期間全國死於飢餓的人數也達到了12,172人。

此外,1894年,男鹿島香出版了《日本災害史》,對213種與災害有關的記錄進行了分類和清單。報告稱,日本西部的46個封建領地受到影響,巨峰17的46個領地的總收成約為236萬石,過去五年的平均值保持在63萬石。

《日本災難石》估計全國受害者人數約264萬人,飢餓死亡人數約12,000人。但根據研究,很可能各域因害怕遭到幕府斥責而少報了飢餓死亡人數,推測實際死亡人數要高得多。

順便說一句,對於「蟲損毛信」中飢餓死亡人數最多的伊予松山藩(現愛媛縣大部分地區,有5,705人餓死),針對飢荒的救濟措施是延誤且進展不順利,因死亡人數較多而受到幕府斥責。 1732年12月,藩主鬆平定秀被勒令禁止居住在他的家中。

德川吉宗的飢荒對策:賒濟米與捐款

江戶幕府和各藩針對巨峰大饑荒採取了哪些對策?大饑荒爆發後,幕府立即派出由老朱成員鬆平典村、青年本田忠盛、江戶鎮令大岡忠明率領的隊伍支援西日本諸侯領地。幕府購買大米,進口大米,並發放年度稅米,將東部國家的大米運往日本西部的災區。大量大米或大米本身的運輸被稱為“開麥”。巨峰大饑荒期間,總共約275,515石作為米被運輸。

此外,在會計官杉岡門倫的指導下,幕府向遭受歉收的各封建領主提供救濟金,稱為「俳句」。貸款期限為5年。是從大阪幕府國庫借來的,條件是2017年的稅收收入要低於前五年的一半。上述松山伊予藩的平均石子為120,980石,2017年“無石子”,因此償還了12,000石的債務。

順便說一下,當時各個域都發布了“磨損報告”,也就是損壞報告,幕府就是利用這份報告來提供支持,減少三金輪換的次數。

救出的大米發生“巨峰破壞”

因飢荒導致的米價飛漲,其實不只發生在西日本,也發生在東日本,救災米被送往西日本。江戶時期,由於發放救濟米,市場上的米數減少,米價飆升。與此同時,「日本橋大米批發商高間田兵衛正在收購所有大米並抬高價格」的謠言四起,發生了江戶人襲擊田兵衛商店的事件。

關於巨峰大饑荒的文章還在繼續。

栗本直子
作家(作家)我是前旅遊業雜誌記者。我從小就喜歡歷史,無論是日本歷史還是世界史。我通常很喜歡參觀寺廟和神社,特別是神社,經常以歷史人物為主題進行「聖地參拜」。我最喜歡的武將是石田三成,我最喜歡的城堡是熊本城,我最喜歡的城堡遺址是萩城。當我看到戰鬥城堡的廢墟和城堡廢墟的石牆時,我的心在顫動。
日本城堡攝影比賽.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