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歷大火 (2/2)江戶時代最大的火災
明歷大火
保科正之首先讓封建領主在江戶的六個地點組織粥施粥處。據說,包括芝市增上寺前在內的六個地點每天使用多達 1,000 包大米。施粥處於 1 月 21 日,即火災撲滅後的第二天開始運作。最初,活動原定持續一週左右,但由於災民處境嚴峻,期限頻頻延長,活動最終延長至2月12日。據說這段時間總共用了6000石的米。
此外,幕府也根據社會地位向領主、市民等發放補助金。向鎮民提供的總金額為16萬兩。除了暫時停止大名的三金交帶制度並努力確保糧食供應外,我們還正在製定措施,以防止大米和重建所需的木材價格飛漲。
我們也為死者舉行了追悼會,此時我們將身分和親屬不明的人的屍體埋葬在本所牛島新田,並為追悼會建造了神社。這就是現在的惠光院(東京墨田區兩國)的由來。
名烈大火的影響 ① 全面設置“固定滅火裝置”
由於明歷大火,江戶幕府重新審視了消防系統,並設立了「固定式滅火器」。正規消防員是由四個家族的波本組成的專業消防員,並被授予一座宅邸用於消防。宅邸內建有一座消防瞭望塔,兩名警察時時刻刻監視著周圍地區。一旦發生火災,將出動100多名人員前往撲救。他們還負責維持公共秩序並被允許擁有槍支。
普通滅火器的數量從四戶開始,不斷增加,到1695年達到高峰,有15組。此後,該團體減少至10個團體,並持續運作至江戶時代末期,但逐漸淪為空殼。
1718年,南町知縣大岡忠明建立的城鎮消防組織開始取代常規消防而受到重視。除了古裝劇中熟悉的「四十八組」之外,還有本莊、深川等16組,共64組保護江戶城免遭火災。
小鎮的消防工作的核心人物是從事高處建築工作的被稱為“Tobi”的工匠。看到馬蒂持有者爬上火場附近的屋頂並揮舞馬蒂,這既是消防工作的里程碑,又激勵了他的朋友們,這對江戶人來說是夢想成真。
明歷大火的影響 ② 消失的天守閣
江戶幕府為重建江戶進行了各種努力。首先,為了了解江戶的現狀,我們在利用荷蘭測量技術進行實地調查的基礎上,製作了一幅圖畫地圖「新版江戶大圖」。
此外,因火災而受損的江戶城的重建也開始了。 1659年修復石牆、重建本丸禦殿等建設工作完成,城堡並沒有恢復原來的面貌。天守閣沒有重建。
原本打算重建天守閣,但保科正幸卻就此阻止了。自1607年江戶城建成天守閣以來,已經過了50年,幕府的統治已經穩定,和平時期已經到來。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想法是,作為軍事基地和權力像徵的「城堡」是沒有必要的。隨著江戶城的重建勢在必行,沒有時間在像徵性建築上浪費金錢和材料。
此外,江戶城的面貌也因災難而發生了些許變化。結果是,連接前後區域的「三鈴迴廊」數量增加到了兩條。這樣做是為了讓內宮的宮女更容易逃走。
明歷大火的影響③透過防火措施開發、擴大江戶町
為了因應明歷大火,江戶幕府加強了江戶的防火措施。首先,武士住宅和寺廟神社遷移到遠離江戶城的地方。例如,位於江戶城內的尾張德川家和紀伊德川家搬到了小路町,水戶德川家搬到了小石川。
此外,江戶城週邊的武士住宅、經常使用火災的寺廟和神社以及城鎮居民區都被搬遷,並為此目的進行了清理本所和深川濕地以及開墾築地等開發活動。關於建築,幕府後來禁止使用茅草、茅草等易燃屋頂,並建議建築物採用木結構。
此外,為了防止火災蔓延至建築物,將在江戶市各處設置空地和堤防,即所謂的「防火區域」。考慮到風向,從江戶城北部向西北方向東西方向設置了防火區域。我們還有寬闊的「廣小路」道路,例如下谷廣小路(東京台東區上野上野廣小路附近)。
明歷大火也為隅田川帶來了變化,迄今為止,除了千住大橋之外,沒有任何橋樑。由於保護江戶城等原因,隅田川主要用於渡口,但兩國橋於 1659 年建成,此後橋樑數量不斷增加,包括新大橋、永泰橋和東橋。這是因為在明歷大火期間,試圖逃往向島的人們無法渡河,也無法成功。
江戶的街道建設從明歷大火之前就開始了,但火災加速了這一進程,隨著耐火城鎮的發展,「江戶」開始擴張。
重讀有關Meireki大火的文章
- 作家栗本直子(作家)我是前旅遊業雜誌記者。我從小就喜歡歷史,無論是日本歷史還是世界史。我通常很喜歡參觀寺廟和神社,特別是神社,經常以歷史人物為主題進行「聖地參拜」。我最喜歡的武將是石田三成,我最喜歡的城堡是熊本城,我最喜歡的城堡遺址是萩城。當我看到戰鬥城堡的廢墟和城堡廢墟的石牆時,我的心在顫動。